為保障雙方的權益,請詳細閱讀下列注意事項:

約定事項:

  1.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說明,簽訂訂購週刊契約於收受商品或接受服務起七日內,以退回商品或書面通知方式解除契約,無須負擔任何費用或對價,唯非遞延性商品除外。
  2. 於收執商品時,若發現不符合訂購之商品或服務,請於訂購日起7日內與經    銷商承辦人員(或企業社)聯繫、寄回商品或以書面方式辦理退貨。若未於    上述時間內通知,則視為貴訂戶(消費者)接受全部商品或服務。
  3. 逾七日後仍欲退訂出版之刊物時,酌收訂購總金額之20 % 作為經銷單位行    政手續費及需支付已寄送週刊之各期費用及相關贈品等費用。
  4. 經銷商(或企業社)不接受旗下經手/承辦人員之口頭或其他繕寫或加註塗改之承諾;任何有關商品或產品之承諾,均應由經銷商承辦人員(或企業社)書面同意並用印後為憑。
  5. 裝訂週刊,均以累計4個月內之期數裝訂成一本,每一本裝訂工本費用新台幣250元整,敬請整理後聯繫經銷商承辦人員收取或寄回發行總公司代收服務   (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4段135號6樓)
  6. 為確保貴訂戶權益,若未收到當期刊物之時,請儘速通知經銷商承辦人員(或企業社)補寄,如未通知者,則視為正常收件;本期刊為貴訂戶主動瞭解後所訂購之。
  7. 貴訂戶(消費者)於訂購完成7-10日後,可至學生週刊訂單查詢系統(http://moc.studentweekly.com.tw)了解訂購單內容相關資訊,確保權益。

以上若有資料不符或疑問,請務必來電客服專線0800-313-919,0800-001-993

免責聲明:

  1. 購買遞延性商品(即後續收到郵局或配送物流所寄發之商品)與實體商品是完全不同的情形;現場消費購買實體商品或取得贈品是不適用7日鑑賞期的,除產品本身之瑕疵外,若為貴訂戶(消費者)之個人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實體商品或贈品經貴訂戶(消費者)親自檢查並交付後,經銷商承辦人員 (或企業社)即概不負責,貨物售出,概不退換。
  2. 貴訂戶(消費者)於訂購遞延性商品後,於收執商品時若發現不符合訂購之商品或服務,請於訂購日起7日內與經銷商承辦人員 (或企業社)聯繫、寄回商品或以書面方式辦理退貨。若未於上述時間內通知經銷商承辦人員(或企業社),則視為貴訂戶(消費者)接受全部商品或服務。
  3. 貴訂戶(消費者)於簽訂本契約時,與他公司(第三方公司)簽訂辦理之分期付款契約,係經由貴訂戶(消費者)本人同意後,交由與本公司之經銷單位合作銀行或資融/租賃公司所提供的無擔保分期付款,均經過貴訂戶(消費者)本人同意或照會後方才辦理,絕無欺瞞或有偽造私文書之情事,本公司及經銷商均非坊間、網路誤傳為信用貸款或其他金融貸款詐騙等相關情事,貴訂戶(消費者)若與承辦此業務之銀行或資融/租賃公司所衍生的商業行為糾紛,亦與本公司無涉,特此聲明。
  4. 學生週刊客服同仁抑或經銷商所屬之從業人員,不會主動去電詢問貴訂戶(消費者)是否需要協助代為辦理減輕分期繳費相關事宜,若接到此類相關來電時請勿理會或來電週刊客服專線確認,以保障自身權益;若有疑慮請務必來電週刊客服專線洽詢(0800-313-919、0800-001-993)
  5. 簽訂訂購契約/收執遞延性商品逾7日後仍欲退訂出版之刊物時,貴訂戶(消費者)均應支付經銷商承辦企業社贈品(市價)之費用,及已寄送之週刊之各期費用,並酌收訂購總金額之20%作為經銷單位之行政手續費。

 溫馨提醒

 △請慎防網路詐騙,勿輕信不明管道的連結聯繫資訊
請勿輕信來路不明的社群平台或論壇,所發佈與本週刊在訂購及內容的相關資訊,騙取貴訂戶(消費者)們的信任,吸引加入Line或其他通訊軟體,為確保貴訂戶(消費者)們權益,請務必來電客服專線或週刊官方Line查證。
 
本人已詳閱及暸解上開約定事項及免責聲明等事項,並同意遵守。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告知聲明

學生週刊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依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第八條規定,告知下列事項,請您詳閱。

  1. 蒐集個人資料之目的:本公司為執行客戶服務及服務推廣相關業務所需,蒐集您的個人資料。
  2. 蒐集個人資料之類別(本公司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清冊、訂購單):
  1.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與方式:
    • 本公司於蒐集目的之存續期間或因執行業務所需保存期間內,得於中華民國領域合理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 本公司利用您的個人資料於蒐集目的宣告之各項業務執行,包括因業務執行所必須之各項聯繫與通知。
    • 本公司利用各項網路資源服務使用紀錄,進行總體流量、使用行為研究及加值應用,以提昇網站服務品質,不針對個別使用者分析。
  2. 個人資料之提供:
    • 您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若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本公司將無法提供相關服務。
    • 請依各項服務需求提供您本人正確、最新及完整的個人資料,若您的個人資料有任何異動,請主動向本公司申請更正。
    • 若您提供錯誤、過時、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而損及您的相關權益,本公司將不負相關賠償責任。
  3. 個人資料之保密:
  1. 當事人就個人資料得行使之權利:
    • 6.1您可依個資法第三條規定,就本公司保有您的個人資料行使以下權利:
      • 6.1.1請求查詢或閱覽。
      • 6.1.2請求製給複製本。
      • 6.1.3請求補充或更正。
      • 6.1.4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請求刪除,惟因本公司執行業務所必須者,本公司得不依請求為之。
    • 6.2若您欲執行上述權利,或有任何建議指教,請與本公司連繫。
電話:0800-313-919、0800-001-993,網路留言板:https://www.studentweekly.com.tw/contact.aspx。本公司個人資料保護申訴窗口為客服。
  1. 告知聲明之修訂:

 
本人已詳閱及暸解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告知聲明等事項,並同意遵守。

我已閱讀,關閉視窗

選單 登入 購物車( 0 ) 聯絡我們

活動專區

不忘初衷 超越自我──滑輪溜冰選手陳映竹的金牌之路

2018/7/13   人物分享室


【採訪撰文/學生週刊 圖片來源/陳映竹】

還記得2017年夏季,讓全臺灣人民為之瘋狂的「世大運」嗎?世大運是「世界大學運動」的簡稱,本次賽事是臺灣有史以來主辦過層級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每位臺灣選手無不拚盡全力,希望將獎牌留在臺灣;尤其在滑輪溜冰項目更是屢創佳績、頻破紀錄,最終為臺灣留下了10金、11銀、2銅的獎牌。若您有關注滑輪溜冰賽事,那麼您一定對「陳映竹」這個選手的名字不感陌生。
 
初衷是堅持夢想的動力
  在世大運之前,臺灣民眾普遍對於「滑輪溜冰」這項運動不甚了解,為何當初陳映竹會對滑輪溜冰感興趣呢?陳映竹說:「會開始接觸滑輪溜冰,都要感謝我的自閉症哥哥。」原來,當年為了訓練哥哥的平衡感和肌力,由哥哥先學習這項運動,而陳映竹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對滑輪溜冰產生興趣,小學四年級時開始接受專業訓練,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滑輪溜冰運動員」為目標而努力。
 
  在臺灣,許多家長得知小孩想要成為一位運動員時,大多會斬釘截鐵的反對,陳爸爸也不例外。對於一開始家人的反對聲音,陳映竹說:「雖然知道家人反對,但自己在溜冰時是很快樂的,不但能拋開一切煩惱還能享受其中,因此我將這些反對聲音轉為前進的動力,我要用滑輪溜冰的成績,來證明我選擇的人生道路是正確的。」
 
  每位運動員在努力往目標前進時,難免遭遇瓶頸、萌生放棄的念頭,陳映竹也不例外。這時候的她會開始回想自己的初衷,重新思考為何自己當初會選擇往滑輪溜冰界發展,調整心態後再次出發。
 
傷疤也是光榮的勳章
  其實,一位運動員的成長,除了記錄各項比賽的成績之外,身體上的大大小小的傷痛和疤痕,也是另一種形式上的記錄。從小就確立志向,一心想成為滑輪溜冰選手的陳映竹,雖然運動前的熱身準備從沒少過,但跌倒和擦傷卻不知不覺成為每日訓練過程中的基本配備,肌肉拉傷更是難以避免的傷痛。但是這些身體上的大小傷口,都無法消滅陳映竹對滑輪溜冰的愛!一直到2017年初,陳映竹被醫生診斷出有椎間盤突出,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龐大的負面想法、不安與壓力,瞬間都如排山倒海般襲來,讓她頓時想放下一切、逃避現實。
 
  「因為我還沒有拿到世界冠軍,所以不能放棄。」就因為陳映竹尚未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她知道自己必須振作起來,再接再厲。於是陳映竹開始積極治療和復健,並且在父母、教練及隊友的鼓勵下,短時間內即改善身體狀況,也順利出賽,最後在世大運上獲得好成績。「這是我運動生涯中面對的最大挑戰,也花了很多時間調整心態,但很慶幸自己熬過來了。」雖然在世大運賽事中,因裁判未依規定使用電子槍計時,而導致優秀比賽成績無法被金氏世界紀錄承認,但這件事並沒有影響陳映竹的心情,她在結束臺北世大運後,隨即轉往南京再戰世錦賽,於世錦賽中不留遺憾的闖出了好成績。
 
永不忘記身為體育人的使命感
  陳映竹除了忙碌於運動員的龐大訓練量之外,也要兼顧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的課業,從小接觸滑輪溜冰的她經過了長年比賽、辛苦的選手之路後,對於自己的未來目標有什麼變化嗎?陳映竹表示,自己身為臺灣體育界的一分子,未來也想繼續為體育界盡一分心力!因此選擇就讀企管系,想從不一樣的角度為體育界努力;而本身對行銷也很感興趣,希望之後能更充實自己,發揮自身所學推廣運動。
  
  不可否認的,因為大環境影響、資金和場地的缺乏……等種種因素,在臺灣的運動員們是非常辛苦的,但還是有許多堅持自己的夢想,持續走在圓夢道路上的人們。「如果你有運動員夢想,就勇敢追夢吧!」陳映竹鼓勵每位正在為自己夢想努力的人,「每個人能力不同,一開始你看著某位成功人士的背影前進,但有可能你自己本身能力更超越他也說不定,最重要的是要成為最好的自己。」
 
  陳映竹表示,運動員不僅要具有靈活的思維與堅強的意志力,面對難題時也要永不退縮,並且堅持到底。儘管運動這條路充滿挫折與辛苦,但抱持著相信自己的心態,絕對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員。
 
 
 
陳映竹
  華人溜冰世界紀錄保持人,曾獲得2017年南京世錦賽300公尺計時賽銀牌、以及世大運比賽中勇奪500公尺爭先賽金牌和3000公尺接力金牌,目前持續在在各國滑輪溜冰賽事中留下光輝燦爛的身影。
 
 
陳映竹fbhttps://www.facebook.com/%E9%99%B3%E6%98%A0%E7%AB%B9-CHENYing-Chu-1671484772863168/
 

 
※本文照片已獲陳映竹本人授權予學生週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盜用。
※本刊圖文為學生週刊版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回上一頁

F
A
C
E
B
O
O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