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要能與生活連結
幽默風趣的張妤老師,總是能將生物講解的有趣又生動,但其實在求學期間,生物並不是張妤老師成績最優異的科目,提及生物,張妤老師表示生物科雖然不是她成績最好的,但是生物方面是她從小到大都很有興趣的,而且這種興趣是會延伸思考其他的問題。她說因為小時候住在鄉下的阿嬤家,阿嬤家有田地也有後山,許多動植物接觸,她笑著說她很常抓昆蟲來玩,或是有時候阿公會捕捉到些小動物,比如烏龜,她就也會玩烏龜,這些都是從小時候累積的生活經驗。這些生活經驗使得生物對於張妤老師來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對於這些與生活、自然有所連結的生物學,她會更有動力去學習,「因為這些會讓我更了解這個環境,更了解這個自然界。」
任教生物多年,桃李眾多的她在教學的路上,也有讓她哭笑不得的時候。她說可能現在學生在生活上的體驗經驗較少,至少沒有她小時候滿山抓動物抓昆蟲那麼多,所以在舉例生物例子時,學生普遍不大能聯想,所以她都要舉一些通俗的例子,比如說蟑螂、螞蟻等等。她也提到一個令她哭笑不得的過往經歷:「我記得我上上禮拜有在教血液循環,我跟學生說我們心臟的位置因為在胸口,所以當血液回流的時候,手臂的血液回流會從上面的靜脈回來,心臟上面的上大靜脈把胸口以上的血液接回來。就有一個學生下課之後來問我說:『老師,手放下來的時候不是在腿旁邊嗎?那血液應該是從下面回來吧?』。」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來,就算是身體上的結構,大部分的同學在聯想上還是會有困難。
所以張妤老師認為在學習生物方面,有足夠多的生活體驗是很有幫助的。像是現在很多人喜歡露營,她認為這也是一個體驗自然很好的方式,在環境與生態的部分,體驗後你會有更多的感悟,在學習上除了比較有動力,也會比較好聯想。至於無法聯想的像是醫學相關,身體的器官構造平日觀察不到,那麼她在課堂上講解時會套用結合生活中實際發生過的例子去幫助聯想,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可能有胃痛過的經驗或是盲腸炎、闌尾炎的經驗,她會將這些例子說成故事去跟學生們分享,讓學生們理解這些產生的現象跟其發生的位置,她說:「生物的東西都有邏輯,是要用理解的不是用死背的,像是理解這套系統為什麼是這樣走的,單細胞生物沒有呼吸系統也沒有肺臟,那麼它一定是靠最簡單的擴散……」
如果課堂上的老師說的內容自己無法吸收與理解,其實坊間也有許多生物相關教學的影片,也可以多加利用學習。她認為還是要有一點興趣,才會有動力想去學習與了解。就像有些人想學韓文,可能因為她喜歡某位韓國明星,因為有動力,所以願意去學習。那對於如何激發學生對於生物的興趣,張妤老師說:「我要把你很沒有興趣的科目變成很有動力,可能有點難,不可能對所有事情都有動力,但至少盡量讓你沒那麼排斥,可能帶你做一些實際例子或做一些實驗,或找生活中比較有趣的例子,去增加興趣。」
繼續觀看下篇
張妤
教學經驗十餘年,有深厚教學實務經驗,擅長結合數位教學與實驗操作,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知識並結合考題,曾受邀「華視教育文化頻道News12」節目擔任自然科指定老師。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aibeermar
※本文照片已獲 張妤 本人授權予學生週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盜用。
※本刊圖文為學生週刊版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